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,审议通过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(草案)》。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,提出了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,打通从中职、专科、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,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。
在今年严峻就业形势紧逼的时候,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议,既是对当前学术与社会需要脱轨的反思,也释放出未来一段时间逐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这一信号。在这次常务会议中提出的打通从中职、专科、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,为职业教育寻求学历突破扫清障碍,可以看作是“职专—高校”联动发展的尝试。
在这里,“职专-高校”联动并不是以往教师互调,学生参观,交流学习等浅层次的合作,而是以地域为主体,网络远程教育为辅助,资源共享、学分互替的“职专-高校”依托发展的模式。这一模式在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已经取得成效。
为什么说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形成“职专-高校”联动模式?首先,国内的教育资源分布并不均衡。相比高等教育,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空间被严重挤压,随着我国教育机构的盲目升级,原本存在的大量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升级成大专乃至本科院校,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15600所下降到13900所。“高校热”的同时凸显出“职业教育”的尴尬处境。高校扩建的同时资源浪费严重,空阔的教学楼和实验室资源如果拿来和对口职业学校共享,反之,职业学校的实用性设备和资源与其对口高校共享,那么就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。
其次,“职专-高校”联动机制可以实现选课和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。目前,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校,在校学生经常陷入一种“怪圈”,那就是在高校的学生往往对于学校开设的课程并不感兴趣或满足,甚至早早开始打工或者实习来增加阅历和实用技能,而就读于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则是对于高校有一种向往。如果形成“职专-高校”联动机制,实现学分互替,那么在校学生可以选择其对口学校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,比如说许多“职专”开设的园艺课程就对于增加大学生的实用技能很有帮助,而“职专”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课程和老师,以提升自身学术素养,也为以后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创造条件。
我们提出要实现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”的目标,需要的并不只是知识的灌输、技能的传授,而是能够培养出学以致用,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。因此,重视发展职业教育,形成“职专-高校”联动模式,对于中国教育探索新的培养方式和实现“学”与“术”共同发展,具有启迪意义。